当前位置: 部门首页 >> 高教研究 >> 研究动态 >> 正文
研究动态
2013年教育大事记
发布时间2014年03月11日 08:21   浏览次数:

2013年教育大事记

2014-02-07 来源:教育部网站

目 录

  1. 五部门联合部署加强农村留守儿童关爱教育工作(1月4日)

  2.全国高等学校党的建设工作会议在京召开(1月8日)

  3.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三年规划发布(1月21日)

  4.全面部署2013年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任务(1月26日)

  5.首届全国教育科研工作会议明确教育科研主攻方向(1月31日)

  6.中小学校校长和教师专业标准发布(2月4日)

  7.三部门联合部署中西部高等教育振兴计划(2月20日)

  8.各级各类学校深入开展“我的中国梦”主题教育活动(2月22日)

  9.教育部党组部署加强教育系统党风廉政建设工作(3月1日)

  10.部署深化职能转变工作,提高管理科学化水平(3月12日)

  11.加快推进以“三通两平台”为核心的教育信息化建设(3月14日)

  12.三部门联合推进深化研究生教育改革(3月29日)

  13.开展“教育经费管理年”活动(4月15日)

  14.推进高等职业教育考试招生制度改革(4月15日)  

  15.全国县域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督导评估认定正式启动(5月18日)

  16.扩大实施农村贫困地区定向招生专项计划(5月30日)

  17.召开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座谈会(5月30日)

  18.教育部、财政部公布2012年度“2011协同创新中心”首批认定结果(5月)

  19.国务院发布《关于公布〈通用规范汉字表〉的通知》(6月5日)

  20.发布推进中学教育质量综合评价改革意见,启动中小学绿色评价(6月8日)

  21.教育部会同有关部门实施卓越人才教育培养计划(6月18日)

  22.中国加入《华盛顿协议》,高等工程教育取得突破(6月19日)

  23.启动实施“孔子新汉学计划”(6月19日)

  24.神舟十号航天员太空授课活动成功举行(6月20日)

  25.深入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7月8日)

  26.国务院教育督导委员会举行第一次全体会议,构建“政府管教育、学校办教育、社会评教育”新格局(7月26日)

  27.七部门部署实施教育扶贫工程(7月29日)

  28.中小学生学籍管理办法发布(8月11日)

  29.扩大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与定期注册制度改革(8月15日)

  30.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在当地参加高考工作取得积极进展(8月30日)

  31.建立健全中小学师德建设长效机制(9月2日)

  32.国家教育体制改革领导小组审议并原则通过《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和《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规划》(9月10日)

  33.教育部、财政部对实施乡村教师生活费补助政策的连片特困地区给予综合性奖补(9月13日)

  34.厦门大学马来西亚分校筹建(9月30日)

  35.首次建立《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上报数据抽查复核机制(9—11月)

  36.2013年全民终身学习活动周举行(10月13日)

  37.首次在全国所有公办高校开展本科教学质量年度报告编制发布工作,并鼓励民办高校参与(10月14日)

  38.首届国际学习型城市大会在北京召开(10月21—23日)

  39.建立中小学校舍安全保障长效机制(11月7日)

  40.首次核准中国人民大学等6所高等学校章程,切实推进高校依章程自主办学(11月16日)

  41.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切实做好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各项工作(11月25日)

  42.教育系统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讲话精神(11月28日)

  43.推进高等学校科技评价改革创新(11月29日)

  44.国务院部署全面改善贫困地区义务教育薄弱学校基本办学条件。(12月4日)

  45.高校审核评估启动(12月5日)

  46.第一期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圆满完成,学前三年毛入园率达到65%(12月31日)

2013年教育大事记

  1月4日  五部门联合部署加强农村留守儿童关爱教育工作。

  教育部、中华全国妇女联合会、中央社会管理综合治理委员会办公室、共青团中央、中国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联合印发《关于加强义务教育阶段农村留守儿童关爱和教育工作的意见》。《意见》提出了留守儿童关爱和教育工作的基本原则,明确了当前的主要任务,要求切实改善留守儿童教育条件,优先满足留守儿童教育基础设施建设,优先改善留守儿童营养状况,优先保障留守儿童交通需求;不断提高留守儿童教育水平,加强留守儿童受教育全程管理,加强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教育,加强留守儿童法制安全教育,加强家校联动组织工作;逐步构建社会关爱服务机制,支持做好留守儿童家庭教育工作,支持做好留守儿童社区关爱服务,支持做好留守儿童社会关爱活动。

  《意见》下发后,教育部会同有关部门在江苏常州召开全国农村留守流动儿童关爱服务体系推进会部署有关工作。将加强关爱和教育纳入全国电子学籍系统建设,预防性侵,加强心理教育工作。继续实施薄弱学校改造计划、学生营养改善计划等重大项目,对留守儿童集中地区给予适当倾斜,改善农村学校办学条件,充分贯彻留守儿童优先原则,夯实关爱和教育工作的物质基础。

  1月8日  全国高校党的建设工作会议在京召开。

  1月8—9日,第二十一次全国高校党的建设工作会议在京召开。会议的主要任务是: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系列讲话精神,全面推进高校党的建设,为促进高等教育事业科学发展、办好人民满意的高等教育提供坚强保证。刘延东主持会议,刘奇葆出席会议,赵乐际出席会议并讲话。

  会议充分肯定了十七大以来特别是去年以来高校党建工作取得的成绩,强调高校学习贯彻十八大精神,加强党的建设,最根本的是培养造就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要坚持以科学理论为根本指导,以服务大局为根本原则,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以健全制度为根本保障,推动高等教育走内涵式发展之路。要培养选拔社会主义政治家教育家,建设善于办学理校的高素质领导班子,加强思想政治建设,推进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健全党建工作责任制,提高高校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开创高等教育事业科学发展新局面。各地各高校要以高度的责任感和紧迫感,更加自觉地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更加自觉地为深化高等教育改革、推动内涵式发展保驾护航,更加自觉地担负起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更加自觉地抓基层打基础,更加自觉地转变工作作风。

  会议讨论了中组部、中宣部、教育部党组《关于进一步加强高校学生党员发展和教育管理服务工作的若干意见》、《关于加强和改进高校基层党支部建设的意见》和《关于加强和改进高校青年教师思想政治工作的若干意见》等三个文稿。

  12月24—25日,第二十二次全国高校党的建设工作会议在京召开。会议的主要任务是: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讲话精神,总结工作,分析形势,研究部署高校思想理论建设,加强意识形态工作,推动高校党的建设工作上台阶上水平。刘延东主持会议,刘奇葆出席会议并讲话,赵乐际出席会议。

  会议指出,要抓好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这个核心任务,把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系列讲话精神作为重点内容,增强大学生走中国道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心信念,焕发投身改革开放的巨大热情,在实现中国梦的奋斗中追逐青春梦想。要加强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在结合融入上下功夫,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加强和改进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办好思想政治理论课,发挥校园文化熏陶作用,提高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要强化和落实领导责任,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牢牢掌握高校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权管理权话语权。

  会议强调,各地各高校要深入学习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全会和习近平总书记系列讲话精神,把思想统一到中央的部署上来,坚定不移深化高等教育领域综合改革,围绕中心、突出重点,切实抓好高校党建工作,扎实推进高校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为推动改革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与会代表对《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宣传思想工作的意见》征求意见稿进行讨论。会前,围绕高校宣传思想工作特别是意识形态工作,教育部、中宣部等10部委组成联合调研组,到10多个省份联合组织开展专题调研。

  1月21日  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三年规划发布。

  教育部印发的《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三年规划(2013—2015年)》指出,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要坚持政府主导、行业指导、企业参与的办赛模式,健全比赛制度,创新办赛机制,提升赛项质量,把大赛办成面向职业院校在校学生、基本覆盖职业院校主要专业群,对接产业需求、反映国家职业教育水平,国内一流、国际有影响的学生技能赛事。要进一步提升技能大赛的社会影响;完善全国大赛的办赛机制;提升技能大赛与产业发展相同步的水平。

  5月25日至6月28日,教育部联合天津市政府、国家有关部委、社会团体和行业组织,举办2013年度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刘延东出席大赛闭幕式并在讲话中指出,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要以服务经济社会发展为宗旨,以解决青年就业为导向,系统设计职业教育体系框架和专业结构,实现与现代产业、公共服务和终身教育体系融合发展。全国4000余支代表队、6000余名指导教师、9183名选手参加了14个专业大类100个比赛项目。比赛同期还举办了“我的中国梦”主题演讲会、学生技能作品展洽会、民族地区职业院校学生技艺比赛展演、技能大赛成果展、技能大赛获奖选手招聘会等系列活动。

  1月26日  全面部署2013年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任务。

  为落实党的十八大报告关于“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的要求和部署,针对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热点难点问题和制约教育事业科学发展的关键问题,教育部印发《关于2013年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的意见》,提出2013年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的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并作为教育部“1号文件”。

  《意见》提出,要以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为目标,以破解制约教育科学发展的关键领域和薄弱环节为突破口,以完善推进教育改革的体制机制为着力点;坚持正确方向,加强整体谋划,尊重基层首创,增强政策协调,不失时机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2013年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的重点任务是:围绕考试招生、课程内容、创新人才培养、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等方面,推进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围绕改善民办教育发展环境、完善职业教育产教融合制度、落实高校办学自主权、扩大教育对外开放等方面,推进办学体制改革;围绕完善均衡发展义务教育机制、落实省级政府教育统筹、改革教育监测评价机制、推进教育督导体制改革、完善高校治理结构等方面,推进管理体制改革;围绕教师管理制度改革、完善投入保障机制、改进教育信息化推进策略等方面,推进保障机制改革。

  《意见》颁布后,教育部协同有关部门,进一步加快教育改革步伐。在培养模式改革方面,着力营造有利于学生全面发展的制度环境,加快构建国家、地方、高校三级“本科教学工程”体系,探索建立健全高校自我评估、合格评估、审核评估、专业认证及评估、国际评估“五位一体”的教学评估制度,深入实施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试验计划、系列卓越人才教育培养计划,深入推进试点学院综合改革,积极推进职业教育产学结合、工学结合,加大力度培养经济社会发展急需的技术技能人才和拔尖创新人才。在办学体制改革方面,深入实施民办教育改革试点,加快推进高起点、高层次中外合作办学,大力推进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推动高等学校进一步完善治理结构。在管理体制改革方面,加快推进政府职能转变和简政放权,系统研究进一步落实和扩大高校办学自主权,加快大学章程建设步伐,稳步推进教育督导体制改革,全面启动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督导评估认定工作,教育管办评分离迈出重要步伐。在保障机制改革方面,进一步完善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提高高等学校生均拨款水平,出台中等职业学校教师专业标准,启动了乡村教师生活补助,完成了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与定期注册制度改革试点,加快了教育信息化推进步伐,教育保障水平不断提高。

  1月31日  首届全国教育科研工作会议明确教育科研主攻方向。

  会议指出,教育科研要在办好人民满意教育过程中发挥创新理论、服务决策、指导实践、引导舆论的功能,全面提升创新能力和服务水平。要突出教育科研工作的主攻方向,深入研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发展规律,为教育事业科学发展提供智力支持,服务地方、学校教育改革发展,宣传先进理念,回应群众关切,为教育持续健康发展营造良好氛围;要不断增强教育科研能力和服务水平,增强大局意识,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大力推进协同创新,高度重视成果转化;要营造有利于教育科研事业发展的良好环境,把教育科研作为教育改革发展重要的基础工作来抓,着力建设一支充满活力的高素质专业化教育科研队伍;要努力成为探索教育规律、创新教育理论的“思想库”,成为提出政策建议、服务教育决策的“智囊团”,成为研究教育策略、服务教育实践的“设计师”,成为引导教育舆论、更新教育观念的“宣传队”,努力开创教育科学研究新局面。

  2月4日  中小学校校长和教师专业标准发布。

  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的意见》,进一步明确和规范教师专业素质要求,着力提高教师师德水平和业务能力,教育部印发《义务教育学校校长专业标准》。《标准》提出了“以德为先、育人为本、引领发展、能力为重、终身学习”等五个基本理念,明确了校长的道德使命、办学宗旨、角色定位以及专业发展的实践导向和持续提升要求;首次系统建构了我国义务教育学校校长“规划学校发展、营造育人文化、领导课程教学、引领教师成长、优化内部管理、调适外部环境”等六项专业职责,体现了倡导教育家办学的要求。

  1月8日,教育部印发《幼儿园教职工配备标准(暂行)》。该标准明确了幼儿园教职工的范围,对不同类型幼儿园教职工与幼儿的配备比例进行了确定;明确了各年龄层次的班级规模及每班保教人员配备标准,全日制幼儿园每班应配备“两教一保”或“三教轮保”;明确了幼儿园园长、卫生保健人员、炊事人员、财会人员、安保人员及其他人员的配备标准。

  9月20日,教育部印发《中等职业学校教师专业标准(试行)》。《标准》在内容和结构上突出体现中等职业学校教师“双师型”特色。基本理念是“师德为先、学生为本、能力为重、终身学习”。基本内容包括“专业理念与师德、专业知识、专业能力”三个维度,分为15个领域,细化为60个条目。《标准》还对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职业教师培养培训院校、中等职业学校如何运用以及职业学校教师专业发展提出具体实施要求。

  2月20日  三部门联合部署中西部高等教育振兴计划。

  教育部、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联合印发《中西部高等教育振兴计划(2012—2020年)》,确定中西部高等教育总体发展目标:到2020年,中西部高等教育结构更加合理,特色更加鲜明,办学质量显著提升,建成一批有特色、高水平的高等学校,为整体提升我国高等教育发展水平、建设高等教育强国奠定坚实基础。《计划》细化为加强优势特色学科专业建设、加强人才队伍建设、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提升科研创新水平、增强社会服务能力、促进优质资源共享、扩大中西部学生入学机会、优化院校布局结构、加强交流与合作、健全投入机制等10个方面26项主要任务。明确了中西部高校在办学条件、人才队伍、学科专业、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文化传承创新等方面的具体改革目标,包括“中西部高校基础能力建设工程”、“中西部高校提升综合实力工作”和“对口支援西部地区高等学校计划”等内容。

  2月,教育部、国家发展改革委印发了《中西部高校基础能力建设工程规划(一期)》,在2012—2015年,支持24个中西部省区100所地方本科高校基础能力建设,主要加强面向本科生的教学实验室、综合实验训练中心、图书馆等设施建设和配置必要的设备,以提高本科教学的实验基础能力。工程以五年为一个周期,实行滚动实施。4月18日,教育部、财政部印发了《关于中西部高校提升综合实力工作的实施意见》,在没有教育部直属高校的中西部省区,支持一所有特色、高水平的地方大学建设,全面提升综合实力,有效增加区域优质高等教育资源,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接受优质高等教育的现实需求,为中西部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做出更大贡献。

  2013年“对口支援西部地区高等学校计划”的实施取得新进展。进一步扩大了实施范围,受援高校已达75所、支援高校共有100所。其中,支援高校共接收受援高校647名教师和管理干部进修锻炼,为受援高校定向培养博士研究生计划387名、硕士研究生计划139名。  

  2月22日  各级各类学校深入开展“我的中国梦”主题教育活动。

  教育部党组印发《关于在全国各级各类学校深入开展“我的中国梦”主题教育活动的通知》,提出要通过丰富多彩、生动活泼的形式,教育引导广大学生深刻领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深刻领会每个人的前途命运都与国家和民族的前途命运紧密相连;深刻领会空谈误国,实干兴邦,“中国梦”的实现需要广大学生坚定理想信念,励志刻苦学习,积极投身实践,为把我们的国家建设好、发展好而努力奋斗。《通知》强调,各地各校要高度重视、精心组织,广泛宣传、深化影响,明确责任、有序推进,确保“我的中国梦”主题教育活动取得实效。3月25日、27日和4月2日,教育部分别召开高等教育、基础教育、职业教育系统“中国梦”教育活动三个座谈会,针对不同教育领域、不同阶段学生的特点,分类推进宣传教育活动。

  9月3日,教育部党组印发《关于在全国各级各类学校深入开展“爱学习、爱劳动、爱祖国”教育的意见》。《意见》指出,爱学习、爱劳动、爱祖国,简明清新地明确了青少年健康成长的要求,充分体现了以习近平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对青少年的亲切关怀和殷切希望。开展“三爱”教育对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化“中国梦”宣传教育,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具有重要意义。10月,教育部在天津召开“三爱”教育座谈交流会,围绕推进“三爱”教育,进一步研讨工作思路,交流工作经验。

  3月1日  教育部党组部署加强教育系统党风廉政建设工作。

  3月1日,全国教育系统党风廉政建设工作视频会议召开。会议强调要坚决贯彻落实中央关于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的新部署新要求,进一步增强忧患意识、风险意识、责任意识,扎实推进教育系统党风廉政建设。要加强纪律建设,严把政治关;加强作风建设,严把风气关;加强反腐倡廉建设,严把廉洁关。会议要求,要加强和改进巡视监督检查、科研经费监督检查、择校乱收费和教辅材料的监督检查;要改进工作作风,认真贯彻落实“八项规定”,厉行勤俭节约,制止奢侈浪费,严格执行廉洁自律有关规定。

  3月11日,教育部党组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巡视工作的意见》,明确要把发现问题的能力作为巡视工作的重点内容。4月至6月,教育部对8所直属高校和4家直属单位开展了巡视。5月至6月,教育部对38所直属高校开展了科研经费管理情况专项检查,进一步督促高校落实科研监管责任。5月至7月,教育部开展治理义务教育阶段择校乱收费和中小学教辅材料散滥问题专项检查。同时,开展高校招生录取工作监督检查,特别是对“点招”进行了专项治理。

  3月12日  部署深化职能转变工作,提高管理科学化水平。

  按照中央部署要求和“两会”精神,教育部把职能转变工作摆在特别重要位置,坚持进一步简政放权,进一步优化机构设置和职能配置,进一步提高服务能力和管理科学化水平,努力建设职能科学、结构优化、廉洁高效的服务型政府机关,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要求对现有各项行政权力进行全面梳理,积极稳妥推进放权。要向地方政府放权,尽快制定加强省级政府教育统筹的指导意见;要向学校放权,尽快制定落实扩大高校办学自主权的意见。综合运用立法、拨款、规划、信息服务、政策指导和必要的行政措施等手段加强宏观管理,充分发挥、调动地方和学校积极性,进一步加大省级政府对区域内各级各类教育的统筹,激发学校办学活力。加大审批改革工作力度,在新一届政府成立以来已明确宣布取消、下放4项教育行政审批事项基础上,已上报将再取消、下放9项行政审批项目,使我部行政审批改革比例达到总体审批事项的43.3%。

  教育部组织研制了《教育现代化进程监测评价指标体系》,用于监测评价国家和各地区教育现代化整体发展水平与进步程度。组织研制了教育满意度测评工作方案,对政府和学校的教育工作进行满意度测评。

  3月14日  加快推进以“三通两平台”为核心的教育信息化建设。

  为落实全国教育信息化工作电视电话会议各项部署,教育部印发了《2013年教育信息化工作要点》,确定了2013年教育信息化工作的思路、方式,以及五大核心目标和九项重点工作。

  经过一年来的努力,初步形成各方面联合推进教育信息化的工作机制,教育信息化工作取得重大进展。一是完成“教学点数字教育资源全覆盖”项目。为农村义务教育学校布局调整中确需保留和恢复的教学点配备数字教育资源接收和播放设备,配送优质数字教育资源并培训教师,到2013年底已有4.7万个教学点应用项目配备的设备和数字资源开出国家规定课程,超过项目教学点总数的80%。二是“宽带网络校校通”比例不断提高。全国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实现网络接入的比例达57%,已建设多媒体教室160多万间,占教室总数的41%,50%以上的学校已实现至少拥有一间多媒体教室。三是“优质资源班班通”有效推进。8—9月,全国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学应用成果在北京及中西部8省巡展;9月24日,全国基础教育信息化教学现场观摩活动在哈尔滨举办;10月18-21日,2013年全国职业院校信息化教学大赛在南京举办。四是“网络学习空间人人通”逐步扩大。师生实名网络学习空间已超过600万个,应用范围已从职业教育扩展到基础教育和高等教育领域。五是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取得新进展。国家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2.0版开通运行,已具备为1万所学校、100万名教师和1000万名学生提供网络学习空间和数字教育资源服务的能力。六是教育管理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全面推进。7月31日,教育部、财政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联合在京召开全国教育管理信息化工作电视电话会议,并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教育管理信息化工作的通知》;在全国推行学生和教师“一人一号”、学校“一校一码”,全国中小学生学籍、学前教育、教师管理等信息系统建设快速推进,实现了全国1.5亿中小学生、3000多万幼儿和1800万教职工基本信息集中入库。七是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培训及教育行政部门负责人专题培训工作全面展开。6—8月,教育部举办7期“教育局长教育信息化专题培训班”,培训地市、县区级教育局长近千人;10月25日,教育部启动“全国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

  3月29日  三部门联合推进深化研究生教育改革。

  教育部、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联合印发《关于深化研究生教育改革的意见》,提出把立德树人作为研究生教育的根本任务,坚持走内涵式发展道路,以服务需求、提高质量为主线,以分类推进培养模式改革、统筹构建质量保障体系为着力点,更加突出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培养、科教结合和产学结合、对外开放,为提高国家创新力和国际竞争力提供有力支撑,为建设人才强国和人力资源强国提供坚强保证。

  《意见》要求,优化类型结构,建立与培养目标相适应的招生选拔制度;鼓励特色发展,构建以研究生成长成才为中心的培养机制;提升指导能力,健全以导师为第一责任人的责权机制;改革评价机制,建立以培养单位为主体的质量保证体系;扩大对外开放,实施合作共赢的发展战略;加大支持力度,健全以政府投入为主的多渠道投入机制。通过改革,实现发展方式、类型结构、培养模式和评价机制的根本转变。到2020年,基本建成规模结构适应需要、培养模式各具特色、整体质量不断提升、拔尖创新人才不断涌现的研究生教育体系。

  7月10日,刘延东在全国研究生教育工作暨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第三十次会议上强调,要深化综合改革,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健全质量保障体系,促进研究生教育质量提升和内涵发展,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高端人才支撑。7月11日, 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决定开展学位授权点动态调整工作。11月4日,教育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印发《关于深入推进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改革的意见》。此前,财政部、国家发展改革委、教育部印发《关于完善研究生教育投入机制的意见》,提出完善研究生教育投入机制“三位一体”的政策体系,包括财政拨款制度、奖助政策体系、建立健全收费制度。

  4月15日  开展“教育经费管理年”活动。

  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占GDP比例实现4%目标后,用好管好教育经费的任务更突出,要求更迫切,社会关注度更高。每年2万多亿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中,地方支出所占比重达到80%以上,要想用好管好教育经费,中央和地方必须共同努力,其中大部分经费管理责任在地方。为推动、指导各地进一步用好管好教育经费,促进事业科学发展,教育部印发了《关于开展“教育经费管理年”活动 进一步用好管好教育经费的通知》,对各地提出了具体要求。各地也都就加强教育经费管理印发了文件,制定了工作计划,开展了督查和宣传。

  9月12日至13日,全国教育财务工作暨“教育经费管理年”现场推进会在云南召开。会议全面总结交流了各地典型经验,研究分析了教育财务工作面临的主要形势和任务,部署巩固4%成果、落实法定增长、保持教育经费稳定增长、加强教育经费使用和管理等方面的工作。

  4月15日  推进高等职业教育考试招生制度改革。

  为着力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和技术技能人才培养“立交桥”,提高我国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培养水平和国际竞争力,教育部印发《关于积极推进高等职业教育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指导意见》,提出要逐步使高等职业教育考试招生与普通本科考试分离,重点探索“知识+技能”的考试评价办法,为学生提供多样化入学形式;逐步形成省级政府为主统筹管理,学生自主选择、学校多元录取、社会有效监督的中国特色高等职业教育考试招生制度。2013年,改革工作取得积极进展,高职分类考试招生人数达到144万名,较2012年增加11万名,占高职招生计划总量的43%。

  5月18日  全国县域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督导评估认定正式启动。

  教育部在江苏省张家港市召开全国县域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督导评估认定现场会,对张家港、常熟、太仓三市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进行评估认定,正式启动全国县域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评估认定工作。现场会后,国家教育督导检查组陆续对江苏、浙江、四川、河北、湖北、黑龙江、湖南、陕西、新疆、天津、山西、辽宁、重庆、西藏、青海、宁夏、安徽、山东、河南、广西、海南、福建等22个省(区、市)325个申报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县的县(市、区)开展了督导评估认定工作,293个县(市、区)达到国家认定标准,成为首批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县(市、区)。

  6月24日,教育部召开全国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现场经验交流和工作推进会。会议总结了近年来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工作进展情况,重点推介了晋中市均衡发展义务教育的经验,对今后一个时期的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进行了全面部署。会后,各地积极学习借鉴先进地区的经验和做法,结合实际开展工作,形成了上下联动、协同推进的良好局面,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进入了新阶段。

  5月30日  扩大实施农村贫困地区定向招生专项计划。

  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常务会议精神,让更多勤奋好学的农村孩子进入重点高校学习深造,教育部会同有关部门,印发《关于2013年扩大实施农村贫困地区定向招生专项计划的通知》。一是扩大规模,由2012年的一万名重点高校招生专项计划增至三万名。二是扩大区域,由2012年的680个集中连片特殊困难县,扩大到832个贫困县以及重点高校录取比例相对较低的河南、广东、广西等10省区。三是增加高校,由2012年的222所扩大到263所,覆盖所有“211工程”高校和108所中央部属高校。四是鼓励地方采取措施,在国家扩大实施专项计划基础上,依据本地实际情况,制定地方所属重点高校进一步提高招收农村学生比例的政策措施。

  2013年扩大实施专项计划取得成效,农村户籍学生上重点高校的人数和机会有一定增加。在实施专项计划的22个省(区、市),2013年重点高校录取农村户籍学生27.8万名,较2012年增加了8.5%;农村户籍学生上重点高校录取率达到7.2%(全国平均为9.6%),较2012年增加0.6个百分点。重点高校录取比例偏低的河南等十省区本科一批录取人数较2012年增加了12.6%。

  5月30日  召开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座谈会。

  刘延东副总理主持座谈会并强调,要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和中央领导同志有关要求,充分发挥高校学科齐全、人才密集的优势,繁荣发展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努力打造一批在国内外具有重要影响的高端智库。

  会后,教育部研究制定了《中国特色新型高校智库建设推进计划》,从主攻方向、机构和队伍建设、体制机制改革等方面对高校智库建设进行了总体规划,提出了一系列重点举措。以“2011协同创新中心”和高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建设为抓手,整合优质资源,创新组织模式和运行机制,培育成立了一批以服务国家重大需求为导向的高校智库型研究机构。加强《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委员会专家建议》采编和报送工作,完善哲学社会科学发展报告项目研究和发布机制,形成较为有效的决策咨询呈报和信息发布渠道。各地各高校努力深化社科领域综合改革,积极探索新型高校智库的组织模式和管理方式,在提升咨政服务能力方面取得了新进展。

  5月  教育部、财政部公布2012年度“2011协同创新中心”首批认定结果。

  为全面贯彻实施“高等学校创新能力提升计划”(简称“2011计划”),2013年1月中旬至5月,教育部、财政部组织了首批“2011协同创新中心”认定工作。认定工作坚持全面开放、择优认定的原则,按照高起点、高水准、有特色、宁缺毋滥的标准,突出改革,注重实效。认定过程面向社会开放,在会议答辩环节设立旁听席和媒体观摩席,并邀请媒体全程跟踪采访现场考察工作。最终从167个申报的中心中,遴选出14个认定为首批“2011协同创新中心”。首批认定的协同创新中心共有69个主要单位参与组建,其中高校31所,科研院所和骨干企业38家。认定工作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和支持,产生了积极影响和带动作用。

  在“2011计划”的推动下,高校在岗位设置、人员聘用、评价考核、成果转化、资源投入等方面,制定和实施新的改革措施与政策近300项,新出台相关规章制度和办法逾1500个,有效推动了高等教育模式和高校科技体制的深化改革。

  6月5日  国务院发布《关于公布〈通用规范汉字表〉的通知》。

  《通知》指出,《通用规范汉字表》是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适应新形势下社会各领域汉字应用需要的重要汉字规范,对提升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规范化、标准化、信息化水平,促进国家经济社会和文化教育事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通用规范汉字表》公布后,社会一般应用领域的汉字使用应以《通用规范汉字表》为准,原有相关字表停止使用。10月9日,教育部等12部门印发《关于贯彻实施〈通用规范汉字表〉的通知》,要求相关领域认真组织开展宣传培训工作,大力推动《通用规范汉字表》在基础教育、信息产业、新闻出版等领域的贯彻实施。

  8—10月,为弘扬传承中华优秀文化,提高国民汉字书写能力和使用规范汉字意识,国家语委联合中央电视台主办了首届“中国汉字听写大会”,得到广大群众的广泛好评和中央领导的高度肯定,激发了全社会对书写汉字的热情。

  6月8日  发布推进中小学教育质量综合评价改革意见,启动中小学绿色评价。

  为了切实扭转单纯以学生学业考试成绩和学校升学率评价中小学教育质量的倾向,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健康成长,教育部印发了《关于推进中小学教育质量综合评价改革的意见》,推出配套的《中小学教育质量综合评价指标框架》。

  《意见》构建了体现素质教育要求、以学生发展为核心的绿色评价指标体系,包括学生品德发展水平、学业发展水平、身心发展水平、兴趣特长养成、学业负担状况等5个方面20个关键性指标。指标体系强调综合考查学生发展状况,既关注学生的学业水平,又关注品德发展和身心健康;既关注共同基础,又关注兴趣特长;既关注学习结果,又关注学习过程和学习效益。

  为抓好落实,7月19日教育部印发《关于组织申报国家中小学教育质量综合评价改革实验区的通知》,决定选择部分地区开展实验。经组织专家评审,确定上海市等30个地区为国家中小学教育质量综合评价改革实验区。实验区将先行先试,进一步完善评价指标、标准和相关配套政策,发挥示范带动作用。

  6月18日  教育部会同有关部门实施卓越人才教育培养计划。

  教育部、中宣部印发《关于加强高校新闻传播院系师资队伍建设 实施卓越新闻传播人才教育培养计划的意见》。《意见》提出了加强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教育、加强人才培养基地建设、推动高校与新闻单位从业人员互聘、推动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创新、推动优质教学资源共建共享等五个方面的改革措施;启动实施了高等学校与新闻单位从业人员互聘“千人计划”,2013年从新闻单位选聘214名编辑记者、从相关高校选聘100名骨干教师进行互聘;下发《关于地方党委宣传部门与高等学校共建新闻学院的意见》,在上海召开现场会,总结推广上海市委宣传部与复旦大学共建新闻学院的做法经验,指导10个省市党委宣传部门与高等学校签署共建协议。

  7月18日,教育部、中央政法委员会、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司法部印发《关于实施高等学校与法律实务部门人员互聘“双千计划”的通知》,加强高校与法律实务部门的合作,探索建立高校与法律实务部门人员互聘制度,促进高等法学教育与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建设实践的结合,提高法律人才培养质量。2013—2017年,计划选聘1000名左右有较高理论水平和丰富实践经验的法律实务部门专家到高校法学院系兼职或挂职任教,承担法学专业课程教学任务;选聘1000名左右高校法学专业骨干教师到法律实务部门兼职或挂职,参与法律实务工作。

  12月3日,教育部、农业部、国家林业局印发《关于推进高等农林教育综合改革的若干意见》,要求充分发挥高等农林教育在解决“三农”问题中的重要作用,为农林教育改革与发展提供政策支持和制度保障。同时印发《关于实施卓越农林人才教育培养计划的意见》,通过开展拔尖创新型、复合应用型、实用技能型三类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试点,形成多层次、多类型、多样化的具有中国特色的高等农林教育人才培养体系。

  6月19日  中国加入《华盛顿协议》,高等工程教育取得突破。

  在韩国首尔召开的国际工程联盟大会上,《华盛顿协议》全会一致通过接纳中国为该协议签约成员。《华盛顿协议》提出的工程专业教育标准,是国际工程界对工科毕业生能力的权威要求。加入《华盛顿协议》,表明我国工程教育的质量得到了国际社会的认可,意味着我国通过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的学生将来可以在相关的国家或地区按照注册工程师的要求,取得工程师执业资格,获得走向世界所须具备的国际互认质量标准通行证。

  2013年,高等工程教育的本科在校生452.3万人,研究生60万人,占高校本科以上在校生规模的32%。工程教育经过多年发展已经具备良好基础,层次结构逐渐趋于合理、人才培养类型多样,工程技术人才培养体系逐步完善。

  6月19日  启动实施“孔子新汉学计划”。

  为贯彻落实《孔子学院发展规划(2012—2020年)》关于建设孔子学院综合文化交流平台的要求,国家汉办制定并实施“孔子新汉学计划”,主要包括中外合作培养博士、来华攻读博士学位、“理解中国”研修学者、“青年领袖”来华访问,以及资助国际会议和翻译出版等6个项目。该计划联合北京大学、复旦大学、北京师范大学等14所国内高校,首批招收来自30个国家70名人文学科博士生,其中绝大部分来自世界著名高校。2013年,组建首批300人的中方专职教师队伍,加大中方教师选派规模,支持10所外国高校建立汉语师范专业,资助80多所孔子学院设立骨干教师岗位,挑选成绩优异的“孔子学院奖学金”来华留学生回国任教,并与美国孟菲斯大学、英国牛津大学出版社等外国著名高校和出版机构合作研发本土教材,为孔子学院和汉语教学本土化发展开辟了新渠道。

  12月7—8日,第八届孔子学院大会在京举行。刘延东主持召开孔子学院总部理事会,出席孔子学院大会开幕式并发表主旨演讲,为70所先进孔子学院(课堂)、个人和中方院校颁奖。来自120个国家孔子学院所在大学校长、中外院长等1200多名代表,围绕“回顾过去,展望未来”主题,分优秀办学案例论坛和校长论坛进行了热烈讨论,为提高孔子学院办学质量和水平建言献策。

  6月20日  神舟十号航天员太空授课活动成功举行。

  为激发青少年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爱国主义精神,增强学习兴趣,提高科学素质,教育部与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共同主办神舟十号航天员太空授课活动。在大约40分钟的授课中,航天员王亚平通过质量测量、单摆运动、陀螺运动、水膜和水球等5个基础物理实验,展示了失重环境下物体运动特性等物理现象,并通过视频与设在中国人民大学附属中学的地面课堂进行互动交流,包括少数民族学生、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及港澳台地区学生代表在内的330余名中小学生参加了地面课堂活动。全国6000余万名中小学生通过电视直播同步收看,其余学生通过教育网视频收看。授课活动的成功举办,展示了中华儿女“敢上九天揽月”的豪情壮志,体现了我国科技进步的日新月异和综合国力的不断提升,极大地激发了青少年学生的爱国热情和民族自豪感,有助于促进他们弘扬科学精神,树立远大理想,立志为实现中国梦而努力学习、奋发向上。

  7月8日  深入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

  2013年7月至2014年1月,根据中央统一部署,教育部党组及机关司局、直属单位、部属高校参加第一批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半年来,在中央第25督导组的指导下,在部教育实践活动领导小组领导下,根据《教育部深入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实施方案》,各项活动扎实推进,顺利完成了各项任务。

  7月8日,部党组召开了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动员部署大会。活动开展后,按照三个环节顺利推进。一是学习教育、听取意见。认真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原原本本学习中央印发的学习材料,先后召开了4次党组扩大会,邀请有关专家、领导和模范人物作11次专题报告,各司局和直属单位组织集体学习交流150多场次。二是查摆问题、开展批评。通过发放征求意见函、开通邮箱、设立24小时电话、召开座谈会、深入基层等方式,广泛听取教育系统内外各方面意见,查准找实“四风”问题。将对部党组和部机关的意见建议梳理为1274条。10月28日,教育部党组用2个半天和1个晚上的时间,召开专题民主生活会,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参加河北省委常委班子专题民主生活会时重要讲话精神,按照“照镜子、正衣冠、洗洗澡、治治病”的总要求,坚持严肃认真、实事求是、民主团结、触及灵魂,开展积极健康的批评和自我批评,认真查摆“四风”方面的突出问题,深刻剖析产生问题的原因,明确提出整改方向和措施。三是整改落实、建章立制。研究制定了《教育实践活动整改方案》,确定了11类56项整改举措;针对群众反映最突出的“四风”问题,制定了《“四风”突出问题专项整治工作方案》,共提出6类15项专项整治任务;制定了《制度建设计划》,提出了6类50项需要完善的制度。组织开展了部党组整改情况通报评议。部党组总体整改情况、专项整治工作情况、制度建设情况“好”与“较好”的比例均达到98%。2014年1月23日,教育部召开了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总结大会。

  教育实践活动在加强思想政治建设及反对形式主义、反对官僚主义、反对享乐主义、反对奢靡之风方面取得了明显成效,在解决人民群众关心的教育热点问题上取得了重要进展。

  7月26日  国务院教育督导委员会召开第一次全体会议,构建“政府管教育、学校办教育、社会评教育”新格局。

  刘延东主持会议,研究深化教育督导体制改革、转变教育管理职能等问题。会议强调,深化教育督导体制改革,是转变政府职能的必然要求,也是提高教育质量的有力保障和解决教育热点难点问题的重要抓手。要按照党的十八大提出的“构建系统完备、科学规范、运行有效的制度体系”要求,建立健全管办评分离的教育管理体制,完善督政、督学和监测工作体系,加强监督指导、监测评估和考评问责,引导地方政府依法履行教育职责,促进各级各类学校规范办学,推动教育质量全面提高。

  9月17日,国务院教育督导委员会印发《中小学校责任督学挂牌督导办法》,明确规定县级教育督导部门为区域内中小学校设置责任督学,在校门以标牌的形式公布责任督学信息和督导事项,对学校进行经常性督导。12月19日,印发《中小学校责任督学挂牌督导规程》和《中小学校责任督学工作守则》,进一步规范中小学校责任督学挂牌督导工作。

  8—12月,国务院教育督导委员会陆续组织开展了一系列专项督导工作。8月28—31日,甘肃省教育督导部门对13个受灾县的1326所学校开学复课情况进行了全面督查。9月1—3日,由国家督学和有关专家组成的国家督导组,深入岷县、漳县、陇西县、渭源县等受灾地区,重点督查了39所学校的开学复课情况。11月上中旬,对北方地区集中供暖的 18个省(区、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中小学校冬季取暖进行了专项督导。 11月 13—15日,对媒体报道的河南省台前县中小学校办学条件进行专项督导,督促当地政府和学校及时整改。 12月上中旬,对各省(区、市)教育财政投入的使用管理情况进行专项督导,推动地方政府切实履行教育职责,落实好财政投入的使用管理,保障教育事业优先发展。

  7月29日  七部门部署实施教育扶贫工程。

  为落实中央扶贫开发工作会议精神和《中国农村扶贫开发纲要(2011—2020年)》、《教育规划纲要》的战略部署,教育部会同发展改革委、财政部、扶贫办、人社部、公安部、农业部等部门研究制定了《关于实施教育扶贫工程的意见》,强调要充分发挥教育在扶贫开发中的重要作用,培养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各级各类人才,促进连片特困地区从根本上摆脱贫困。《意见》提出,到2020年,使片区基本公共教育服务水平接近全国平均水平,教育对促进片区人民群众脱贫致富、扩大中等收入群体、促进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的作用得到充分发挥。《意见》明确了提高基础教育的普及程度和办学质量、提高职业教育促进脱贫致富的能力、提高高等教育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提高继续教育服务劳动者就业创业的能力等四个方面的目标,并从经费保障、学生就业、对口支援、人才引进等四个方面提出了保障措施。

  8月11日  中小学生学籍管理办法发布。

  为规范中小学生学籍管理,提高新形势下基础教育科学管理水平,保障适龄儿童、少年受教育的权利,教育部印发《中小学生学籍管理办法》。这是我国首部全国性的中小学生学籍管理办法。

  《办法》分为总则、学籍建立、学籍变动管理、保障措施、附则等五章30条,对基础教育阶段学生学籍的建立、审核、转接和监管提出了规范性要求。《办法》规定,每个中小学生拥有唯一学籍号,实行“籍随人走、终身不变”。学生学籍号是学籍信息的核心要素,以学生居民身份证号为基础,从幼儿园入园或小学入学初次采集学籍信息后开始使用。《办法》还确立了学籍管理省级统筹、属地管理,动态监管、全程跟踪等基本原则。2013年底,全国31个省份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已全部完成系统的安装部署,绝大多数省份系统运行稳定,这标志着全国中小学生学籍信息管理系统基本建成。预计2014年春季学期全国联网试运行。

  8月15日  扩大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与定期注册制度改革。

  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改革和定期注册试点是国家教改领导小组确定的国家层面重大教育改革之一,是提升教师队伍来源质量、严格教师考核管理的重大制度创新。教育部印发《关于扩大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与定期注册制度改革试点的通知》,全面总结2011年以来六省试点的成功经验,研究解决改革中遇到的若干重要政策问题,决定进一步扩大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和定期注册改革试点范围。在河北、上海、浙江、湖北、广西、海南等六个省份试点基础上,新增山西、安徽、山东、贵州四个省为试点省,将试点工作扩大到十个省份。新增试点省份从2013年下半年开始参加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并选择一个地级市开展中小学教师资格定期注册试点。原有的试点省份要继续完善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的组织实施工作,并可适当扩大中小学教师资格定期注册试点的区域,逐步在各省(区、市)全面实施。

  同时,教育部颁布《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暂行办法》和《中小学教师资格定期注册暂行办法》,明确了2015年前全面实施教师资格考试和定期注册制度的时间表和路线图,确立了改革的基本制度规范,并将教师资格考试和定期注册制度纳入《教师法》修订范围,从立法层面为改革的深入推进提供制度保障,标志着改革进入依法依规逐步全面实施的新阶段。还健全中职教师资格考试制度,启动中职教师18个专业大类的考试标准、大纲和题库的研制与建设工作。

  2013年,顺利举行了两次全国性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37.4万人参加考试;上海等三个省市10.3万教师申请首次注册,通过率99.61%,不予注册或暂缓注册了一批不合格教师。

  8月30日  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在当地参加高考工作取得积极进展。

  2012年8月,国务院办公厅转发了教育部等四部委《关于做好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接受义务教育后在当地参加升学考试工作的意见》。教育部积极会同有关部门采取多项措施指导督促各地制定出台具体办法,截至2012年底,全国30个省(区、市)按时向社会公布了方案,西藏自治区计划2013年内出台。

  2013年,河北、辽宁、吉林、黑龙江、江苏、浙江、安徽、河南、湖北、湖南、重庆、云南等12省市开始解决随迁子女在当地参加高考问题,普遍采取细化报考办法、补办报考手续等人性化措施,确保有关政策落实到位。据统计,共有4440名符合条件的随迁子女在当地参加高考。截至8月30日,共录取2770名,录取率62.4%,其中66%为农村户籍学生。此项工作得到社会各界好评,浙江随迁子女家长感恩浙江为第二故乡,一些政协委员赞赏此举对促进教育公平、引导人口合理有序流动等方面产生了积极影响。

  9月2日  建立健全中小学师德建设长效机制。

  2013年,媒体集中报道极个别中小学教师严重违反师德和法律的事件,引起了社会高度关注,教师队伍整体形象和声誉受到很大损害。为大力弘扬高尚师德,切实解决师德突出问题,教育部印发《关于建立健全中小学师德建设长效机制的意见》,就建立健全教育、宣传、考核、监督与奖惩相结合的中小学师德建设长效机制提出七条意见:创新师德教育,引导教师树立远大职业理想;加强师德宣传,营造尊师重教社会氛围;严格师德考核,促进教师自觉加强师德修养;突出师德激励,促进形成重德养德良好风气;强化师德监督,有效防止失德行为;规范师德惩处,坚决遏制失德行为蔓延;注重师德保障,将师德建设工作落到实处。这是首部关于中小学师德建设长效机制和违反师德行为的处理办法,通过建章立制及时回应社会重大关切。

  教育部还研制了《中小学教师违反师德行为处理办法》,明确中小学教师不可触犯的师德禁行行为和相应处理程序,为学校及地方教育部门处理严重违反师德的教师提供依据和指导;建立了重大舆情响应工作机制,对师德先进典型大力宣传表彰,对违反师德特别是恶性犯罪事件依法依规及时查处;创新了师德教育方式,将“寻找身边的张丽莉”大型公益活动中发现的400名师德表现优秀的教师纳入“国培计划”师德教育专家库,请他们走进课堂言传身教,生动诠释师德内涵。

  9月10日  国家教育体制改革领导小组审议并原则通过《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和《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规划》。

  为推进职业教育改革发展,更好地服务国家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按照中央要求,教育部会同发展改革委、财政部、人社部、农业部、扶贫办等部门筹备召开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在系统调研行业、企业、学校及社会等方面需求基础上,研究起草了《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与《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规划》。这两个文件共同构成今后一个时期指导职业教育改革创新的基本文件,提出了发展中国现代职业教育的总目标,即“到2020年,形成适应发展需求、产教深度融合、中职高职衔接、职普相互沟通,体现终身教育理念,具有中国特色、世界水平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

  4月15日,教育部发布《关于积极推进高等职业教育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指导意见》,要求高等职业教育考试招生逐步与普通高校本科考试分离,重点探索“知识+技能”的6种考试评价办法,为学生提供多样化入学形式。5月15日,教育部、文化部、国家民委联合印发《关于推进职业院校民族文化传承与创新工作的意见》,并遴选了首批100个全国职业院校民族文化传承与创新示范专业点。6月28日,为引导地方本科高校向应用技术类型高校转型发展,加快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促进高等教育结构调整和高校分类管理,35所以应用技术类型高校为办学定位的地方本科高校成立应用技术大学(学院)联盟。8月,1000所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学校建设完成布点;首批276所项目学校于下半年进行了验收,重点建设了1103个专业点、430个特色项目,形成了近1200个典型案例,毕业生就业率达到98.06%,面向企业和社区开展了6400多个技术服务项目,开展职业培训近1000万人次。10月,首批39所国家骨干高等职业院校立项建设单位顺利通过验收。11月28日,教育部批复同意在宁波市设立国家职业教育与产业协同创新试验区。12月,高等职业学校提升专业服务产业发展能力项目顺利完成验收,中央财政支持建设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以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和计划单列市的977所独立设置公办高职院校的1816个专业,惠及全日制在校学生近90万人,整体提升了高职院校的专业发展水平和社会服务能力。

  9月13日  教育部、财政部对实施乡村教师生活费补助政策的连片特困地区给予综合性奖补。

  根据《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农业 进一步增强农村发展活力的若干意见》中关于“对在连片特困地区乡、村学校和教学点工作的教师给予生活补助”的要求,教育部、财政部印发《关于落实2013年中央1号文件要求对在连片特困地区工作的乡村教师给予生活补助的通知》,决定从2013年起,中央财政对实施乡村教师生活费补助政策的连片特困地区给予综合性奖补。2013年,中央财政对已实施乡村教师补助的205个县给予了综合性奖补,共安排资金9.15亿元。这一政策,对于进一步提高农村教师生活待遇,加强农村教师队伍建设,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有着重要意义。

  9月30日  厦门大学马来西亚分校筹建。

  这是我国985高校首次赴境外独立开办分校。分校计划于2015年招生,招收外籍学生,实施本科和研究生教育。优先开设中医学、汉语言文字、电子信息工程等专业。截至2013年,我国高校赴境外办学项目共计89个,机构2个。

  9—11月  建立《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上报数据抽查复核机制。

  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转发教育部等部门关于进一步加强学校体育工作若干意见的通知》,完善学生体质健康监测评价制度,努力建成科学规范的学校体育评价机制,教育部首次对全国各级各类学校实施《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测试上报数据进行逐级审核和抽查复核。全国共抽查128个地(市、州),近310多个县(区、市),抽查大中小学校近4000所,学生总量达45万人。教育部组织专家开展抽查复核数据统计分析工作,形成《2013年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测试数据统计分析报告》、《2013年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测试数据抽查复核报告》,有关结果向社会公示。

  10月13日  2013年全民终身学习活动周举行。

  活动周的主题是“为实现中国梦——终身学习?人人成才”。开幕式展示了2013年全国“百姓学习之星”代表的风采,公布了“第二届全国社区教育特色课程(通识课程)”优秀教学资源,面向社区居民举办了摄影、书法篆刻作品、茶具创意设计、音乐活动、中国画、百姓理财等竞赛活动的成果。各地活动周推出了一批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终身学习和教育培训活动。

  近年来,参与全民终身学习周的城市数量和群众数量不断增多,成为推进终身教育体系建设和学习型社会建设的重要载体。2013年全国24个省(区、市)的690多个城市陆续开展了全民终身学习活动周,比2012年增加了100多个。

  10月14日  首次在全国所有公办高校开展本科教学质量年度报告编制发布工作,并鼓励民办高校参与。

  为把《教育规划纲要》“建立高等学校质量年度报告发布制度”落到实处,教育部印发《关于普通高等学校编制发布2012年〈本科教学质量报告〉的通知》,启动2013年本科教学质量年度报告编制发布工作。《本科教学质量报告》主要含本科教育基本情况、师资与教学条件、教学建设与改革、质量保障体系、学生学习效果、特色发展、需要解决的问题等七个方面。这是在2011年“985工程”高校、2012年“211工程”高校公布本科教学质量年度报告的基础上,教育部首次要求全国所有公办高校开展本科教学质量年度报告编制发布工作,并鼓励民办高校参与;首次实行属地化管理,加强省级教育行政部门统筹,要求各省级教育行政部门按《通知》要求,并结合本地区实际情况,组织完成本地区高校本科教学质量年度报告的编制发布工作。

  9月30日,高等教育教学评估中心发布了《全国“211工程”高校本科教学质量报告(2012年度)》、《全国新建本科院校教学质量监测报告(2012年度)》、《全国新建本科院校合格评估报告(2012年度)》三种高校本科教育质量监测系列报告。

  10月21—23日  首届国际学习型城市大会在北京召开。

  会议围绕“全民终身学习:城市包容、繁荣与可持续发展”的主题,从民主、民生、公平和改革的视角进行了广泛交流和深入探讨。会议通过了《建设学习型城市北京宣言》和《学习型城市主要特征》。来自102个国家的500余名代表参加了大会,其中包括来自世界40多个城市的市长。

  刘延东出席会议开幕式并致辞指出,城市越来越成为终身学习的主要阵地。本次大会推动城市整合资源、发挥潜力,促进全民终身学习,顺应了时代发展要求,有助于推进公平正义、促进社会和谐、增进民众福祉、创造更加美好的未来。

  11月7日  建立中小学校舍安全保障长效机制。

  国务院办公厅转发教育部、发展改革委、公安部、监察部、财政部、国土资源部、住房城乡建设部、水利部、审计署、安全监管总局、地震局、气象局《关于建立中小学校舍安全保障长效机制的意见》,明确和落实各级政府及其相关部门责任,综合考虑城镇化发展、人口变化等因素,紧密结合教育事业发展、防灾减灾、校园建设等规划和各类教育建设专项工程,统筹实施校舍安全保障长效机制。坚持建管并重,通过维修、加固、重建、改扩建等多种形式,逐步使所有校舍满足国家规定的建设标准、重点设防类抗震设防标准和国家综合防灾要求,同时加强对校舍的日常管理和定期维护。《通知》在认真总结实施校舍安全工程成功经验的基础上,提出通过建立健全包括校舍年检、安全预警、信息发布、隐患排除、项目管理、责任追究在内的制度体系,构建保障中小学校舍安全的长效机制。

  11月16日  首次核准中国人民大学等6所高等学校章程,切实推进高校依章程自主办学。

  为加强高校章程建设,进一步完善现代大学制度,根据2011年颁布实施的《高等教育章程制定暂行办法》,教育部遴选了中国人民大学等12所高校作为章程建设试点学校,并于2013年成立了教育部高校章程核准委员会。

  中国人民大学、东南大学、上海外国语大学、东华大学、华中师范大学、武汉理工大学率先完成了章程校内起草和审议程序,形成章程核准稿报送教育部。7月11日,教育部高校章程核准委员会召开第一次会议,原则上审议通过了6所高校章程核准稿,并提出了修改意见。8月12日,教育部网站公布了6所高校修订后的章程核准稿(征求意见稿),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

  9月22日教育部制定了《中央部委所属高等学校章程建设行动计划(2013—2015年)》,明确了教育部及中央部门所属的114所高等学校章程建设的目标任务与时间要求。11月16日,教育部核准了第一批6所高校章程。这进一步确立了高校章程的法律地位和作用,标志着落实扩大高校办学自主权、推动高校依法治校、完善现代大学制度、依章程自主管理迈出了实质性的一步。

  11月25日  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切实做好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各项工作。

  教育部专门印发了《中共教育部党组关于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的通知》。《通知》指出,学习贯彻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教育系统重大政治任务。要重点组织学习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和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深刻领会全面深化改革的重大意义,准确把握全面深化改革的指导思想、总体目标和基本原则,准确把握全会对经济体制、政治体制、文化体制、社会体制、生态文明体制和党的建设制度改革的系统部署,深刻认识全面深化改革必须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全面准确地把握全会的基本精神。要通过学习宣传,把广大干部师生的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全会的决策部署上来,把智慧和力量凝聚到实现全会确定的各项任务上来,进一步增强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进一步增强进取意识、机遇意识、责任意识,坚定改革信心,锐意进取,攻坚克难,扎实推进教育领域综合改革,以实际行动把全会精神落到实处。

  《通知》要求,全面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体现以改革推动发展、提高质量、促进公平、增强活力的总体思路,主动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自觉遵循教育规律和人才成长规律,进一步突出重点,明确攻坚方向,找准着力点,完善配套政策,不断取得新突破。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立德树人基本导向,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要优化资源配置,大力促进教育公平,提高教育质量;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拓宽学生发展通道;加快职能转变和简政放权,构建政府学校社会新型关系。

  11月28日  教育系统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讲话精神。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围绕改革发展稳定、内政外交国防、治党治国治军发表了一系列重要讲话,对教育改革发展也作出了一系列重要论述。五四青年节,习近平对广大青年提出“要坚定理想信念、练就过硬本领、勇于创新创造、矢志艰苦奋斗、锤炼高尚品格”五点殷切期望;“六一”儿童节,习近平寄语全国少年儿童“立志向、有梦想,爱学习、爱劳动、爱祖国”;教师节前夕,习近平向全国教师致慰问信勉励教师“做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努力成为业务精湛、学生喜爱的高素质教师”;在联合国“教育第一”全球倡议行动一周年纪念活动上,习近平发表视频贺词承诺“努力让每个孩子享有受教育的机会,努力让13亿人民享有更好更公平的教育,获得发展自身、奉献社会、造福人民的能力”;在会见清华大学经管学院顾问委员会海外委员时,习近平强调“我们将秉持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的理念,兼收并蓄,吸取国际先进经验,推进教育改革,提高教育质量,培养更多、更高素质的人才”;在欧美同学会成立100周年庆祝大会上发表重要讲话时,习近平要求“各级党委和政府要认真贯彻党和国家关于留学人员工作的方针政策,更大规模、更有成效地培养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急需的各级各类人才,为留学人员回国工作、为国服务创造良好环境”……习近平关于教育工作的重要论述,充分体现了中央对教育工作的高度重视和殷切期望,为推进教育改革发展、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指明了方向。

  为进一步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中共教育部党组印发《关于教育系统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讲话精神的意见》。《意见》指出,教育系统党员干部和广大师生要充分认识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讲话精神的重大意义,切实增强学习贯彻的自觉性主动性。要全面准确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系列讲话精神的基本内涵,深刻把握贯穿其中的立场观点方法,要深入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工作的重要论述,着力推进教育事业科学发展。

  教育部各司局和直属单位认真贯彻《意见》要求,将习近平总书记系列讲话特别是关于教育工作的重要论述,作为党委(党支部)学习的重中之重,各单位主要负责人带头学、带头讲,开展学习心得交流,将学习讲话精神体现到各单位的工作谋划中,体现到高素质干部队伍建设中。同时,将学习讲话精神和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紧密结合,认真查摆“四风”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抓好整改落实工作,切实推动转变工作作风。各地教育部门和各级各类学校结合本地本校实际,切实加强组织领导,推动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讲话精神不断向深度和广度拓展。

  11月29日  推进高等学校科技评价改革创新。

  教育部印发《关于深化高等学校科技评价改革的意见》,强调要按照“鼓励创新、服务需求、科教结合、特色发展”的原则,通过评价机制改革和价值导向调整,把高校和广大科技工作者的目标追求凝聚到创新质量和实际贡献上来,突出围绕科学前沿和现实需求催生重大成果产出的导向,产学研协同创新加快创新驱动发展的导向,推进科教结合提升人才培养质量的导向。

  《意见》结合高校特点对分类评价作了进一步细化,充分尊重科学研究的探索性和不确定性,不以同一把尺子去量不同类型的人才。明确了教育部将修改完善各类科研基地和人才项目评价体系及评价机制;地方教育行政部门要对本部门各类科技项目、人才项目和科技奖励做相应改革;高校承担科技评价改革的主体责任。

  12月4日  国务院部署全面改善贫困地区义务教育薄弱学校基本办学条件。

  国务院召开常务会,审议通过教育部、发改委、财政部《关于全面改善贫困地区义务教育薄弱学校基本办学条件的意见》。会议确定,以中西部农村贫困地区尤其是集中连片特困地区为主,兼顾其他国家扶贫开发重点地区、民族地区、边境地区和东部部分困难地区,按照勤俭办学的原则,把满足基本需求放在首位,调整中央和省级财政教育支出结构,最大限度地向贫困地区义务教育薄弱环节倾斜,由省级政府统筹使用资金,因地制宜、分步逐校实施。力争经过3—5年,使学校教室坚固适用,符合抗震、消防等安全要求,桌椅、图书、实验仪器、运动场地等满足基本教学需求,学校宿舍、厕所、食堂、饮水、洗浴等设施满足基本生活需求,教师队伍素质、结构等基本满足义务教育要求,办好必要的教学点,解决县镇学校大班额问题,提升农村教育信息化水平。

  按照《教育规划纲要》的部署,2010年国家启动实施了农村义务教育薄弱学校改造计划。2011年财政部、教育部印发《关于实施农村义务教育薄弱学校改造计划的通知》,计划主要包括教学装备类项目(2010—2013年)和校舍建设类项目(2010—2015年)。项目地区包括中西部23个省份和东部地区福建、山东、辽宁三个困难省份。按照“科学规划、明确目标,统筹兼顾、合理安排,地方为主、中央奖补,明确责任、确保质量,重在利用、避免浪费”的原则,集中力量解决农村义务教育发展过程中的薄弱环节和突出问题,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三年来,在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的共同努力下,教学装备类项目任务目标圆满完成。2010—2013年农村义务教育薄弱学校改造计划的教学装备类项目共投入中央专项资金218.6亿元,其中教学仪器设备142.2亿元,图书31.2亿元,多媒体设备45.2亿元。

  12月5日  高校审核评估启动。

  为落实《教育规划纲要》,切实推进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提高本科教学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教育部印发《关于开展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审核评估的通知》,决定从2014年至2018年开展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审核评估,并公布了审核评估方案。

  本次审核评估坚持“以评促建、以评促改、以评促管、评建结合、重在建设”的方针;突出内涵建设,突出特色发展;强化办学合理定位,强化人才培养中心地位,强化质量保障体系建设,不断提高人才培养质量。评估的核心是对学校人才培养目标与培养效果的实现状况进行评价。重点考察办学定位和人才培养目标与国家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的适应度、教师和教学资源条件的保障度、教学和质量保障体系运行的有效度、学生和社会用人单位的满意度等。

  本次审核评估实行中央和省级政府分级负责,按照管办评分离的原则组织实施。中央部委所属高等学校的审核评估由教育部高等教育教学评估中心负责实施,地方所属院校的审核评估由省级教育行政部门负责,逐步形成管办评分离的评估机制。在审核评估过程中实行信息公开制度,严肃评估纪律,开展“阳光评估”,确保评估工作有序、规范、公平、公正。

  12月31日  第一期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圆满完成,学前三年毛入园率达到65%。

  按照《国务院关于当前发展学前教育的若干意见》的部署,2011—2013年,各地以县为单位实施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同时,国家启动实施8个学前教育重大项目,重点支持中西部农村地区和城市学前教育薄弱环节,并在14个省(区、市)开展了17项学前教育体制改革试点,探索完善学前教育体制机制。

  三年来,在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的共同努力下,学前教育改革发展取得历史性成就。学前教育资源快速增加,“入园难”问题初步得到缓解。各地共新建幼儿园3.1万所,改扩建幼儿园4.4万所,增设小学附属幼儿园5.6万所,2013年全国学前三年毛入园率超过65%,提前两年实现“十二五”教育规划目标。学前教育经费大幅增加,长期投入不足问题开始扭转。截至2013年,中央财政共下拨经费500亿元,带动地方投入1000多亿元。全国学前教育财政投入占教育财政投入的比例从2010年的1.67%提高到2012年的3.23%。教师队伍持续壮大,幼儿园用人机制不断创新。2012年全国共有幼儿园教职工249万人,比2010年增加64万人,增长了34.6%,其中专任教师147.9万人,比2010年增加了33.5万人,增长了29.3%。长期制约幼儿园教师队伍建设的编制、待遇、培养培训等突出问题开始得到破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