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部门首页 >> 学科建设 >> 学科建设 >> 正文
学科建设
服务需求 提高质量 提升研究生培养水平——贯彻落实《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发展“十三五”规划》座谈会发言摘登
发布时间2017年03月10日 08:12   浏览次数:

服务需求 提高质量 提升研究生培养水平——贯彻落实《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发展“十三五”规划》座谈会发言摘登
2017-03-09  来源:中国教育新闻网—中国教育报


紧贴社会发展需求培养人才

广东省教育厅

    广东近年来新增投入300亿元,先后启动高水平大学建设、高水平理工科大学建设、省市共建高校建设等重点工作,为贯彻落实《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发展“十三五”规划》奠定良好基础。但同时,广东高等教育发展不平衡不协调、发展质量不高的问题仍未得到根本改善。广东贯彻落实《规划》将着重在服务需求、提高质量两个方面下功夫。

    在服务需求方面,一是紧贴经济社会发展需求调整优化学科布局。按照广东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对高校重点发展、特色发展的学科领域进行统筹规划,鼓励学校发展我省产业转型升级急需的理工科建设和发展,支持符合国家和我省经济社会发展要求而又急需的应用类学科的建设和发展,切实淘汰一批办学思路不明确、培养质量不高的学科和学位授权点。二是进一步改善研究生教育规模结构。首先要保持研究生教育规模合理增长。广东千人注册研究生数和在校研究生博硕比均明显低于全国平均水平,要加快补上这个短板。其次要优化研究生类型结构。将紧贴经济社会发展需求,采取相应措施,提高专业学位研究生比例。三是根据行业产业发展需求加强研究生联合培养。将进一步创新机制,在珠江三角洲地区搭建政府、高校、企业合作平台,推进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建设,促进政产学研深度融合。

    在提升质量方面,一是敦促学校完善内部质量体系。强化培养单位质量保障主体责任,探索研究生培养质量考核以评价学生为主调整为评价导师为主,强化导师责任。改变单一科研导向。二是加强信息公开,强化质量监督。利用信息技术手段和大数据,以科学有效的监测数据及时全面反映研究生培养质量,并将研究生培养质量以及毕业研究生的就业发展的情况予以适当公开,建立研究生质量报告制度以及研究生培养质量与资源分配挂钩等措施,强化外部质量监控。三是探索建立多元分离评价体系。引入第三方评价,逐步将质量监督的重心由政府监督为主调整为政府监督与社会监督并重。

推进科教融合培养创新人才

中国科学院大学

    我们结合中国科学院大学的研究生教育发展与改革情况,谈一些落实“十三五”规划的想法:

    坚定不移地推进科教融合,不断创新办学体制。国科大与中国科学院所属科研机构在管理体制、师资队伍、培养体系、科研工作等方面高度融合,充分发挥中科院科教融合的综合优势,推进体制机制创新,实现科教事业协同发展。由科研实力最强的研究所来承办国科大的基础学院是国科大研究生教育改革的亮点与特色,到目前为止共有65个研究所(京区38个所,京外27个所)承办国科大19个科教融合学院。基于这样的体制,寓教于研,以研促教,有效实现了研究生培养与科学研究相结合。

    坚持质量为重,培养研究生德才兼备。国科大始终坚持人才培养质量标准,在研究生培养各个环节都有质量控制措施,有效保证了人才培养质量。在当前我国实施创新驱动战略背景下,国科大正在深入推进研究生教育综合改革,坚持用健全的制度和严格的管理确保人才培养质量,以一流的师资和高水平的科研支撑高端人才培养。既注重研究生整体质量的稳步提升,也注重拔尖创新人才的重点培养。同时,始终把建设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作为发展的重要内容,以国家需求和国际前沿为导向,培养学生的国家意识、社会责任感、团结合作精神,塑造德才兼备的优秀人才。

    坚持寓教于研,提高研究生创新能力。提高博士研究生的原始创新能力是我国高端人才培养的关键。国科大一贯秉承在高水平的科学研究中培养高质量人才的理念,而且成效显著。在国科大,研究生从入学开始就会逐步参与到一线的科研项目中,正是在这样的科研实践中,培养了研究生的创新能力。通过推动研究生深入科研实践,不断积累,不断发展,围绕国际学术前沿、国家重大需求和基础研究,培育一批有能力、有素质的生力军。30多年来,国科大已为国家培养了13万余名研究生,很多已成长为国内外知名专家学者。

以一流研究生教育助推一流大学建设

苏州大学

    作为地方高校的苏州大学,秉承百年老校优秀学术传统,紧密结合国家战略,立足沿海经济发达地区区域经济与社会发展实际,以一流大学建设为行动导向,统筹推进研究生教育综合改革,加快一流研究生教育步伐。

深化研究生招生录取方式改革,提升研究生生源质量。稳步推进硕博连读、申请—考核制,实行考生学术水平综合评价制度,调整、优化研究生奖学金助学金激励制度,吸引了包括国内外一些著名大学毕业生在内的优秀本科毕业生报考本校硕士研究生、优秀硕士毕业生申请本校攻读博士学位。

    全面推进研究生培养模式改革。制定各类研究生培养方案,实行分类培养和分类指导。重点推进博士研究生培养模式综合改革,以“提高生活待遇、提升研究条件、增强指导能力、加强国际培养、强化分流淘汰”为主要内容,实现博士研究生培养“生活有体面、研究有平台、学习有视野、指导有要求、管理有规章”,激发博士研究生的创新动力和创新潜力,提升博士研究生的创新能力和学术水平。坚持“严进严出”,博士学位授予率控制在50%—60%左右。

    强化过程管理,实现质量监控全方位和全过程化。严格学籍管理制度,规范教学管理流程,实施“培养手册”和“科研(实验)记录”制度,构建和实施分流考核及淘汰机制、研究生教育督察与指导机制、研究生培养质量第三方评估和国际评估机制。

推进研究生培养国际化过程,以“国际知名带动国内一流”。目前已基本形成了以国家公派出国留学、海外研修、国际会议、国际联合培养和国际合作培养为抓手,以国家平台、学科平台、导师科研项目平台、学校资助平台为基础的“四位一体”的研究生教育国际化运行体系。

    以导师学院为载体,加强导师队伍能力建设。成立导师学院,全面开展导师培训和导师服务,强化研究生导师职业意识,提升导师职业能力。同时实施导师评、聘、上岗招生分离制度,打破导师终身制。

建设“大师+团队”培养新模式

哈尔滨工业大学

    2016年底,哈工大研究生院配合学校“十三五”改革发展规划,提出了未来几年研究生教育的工作要点,其中一个重要任务就是改革培养模式,全面提升研究生创新能力。

    我们本着寓教于研的培养思路,依托高水平研究平台,探索“大师+团队”模式指导研究生。依托“宇航科学与技术协同创新中心”等创新研究平台,建设跨学科的研究生培养方案,促进学科交叉。学校在试点建设机械类、电类、材料类、土木类、生物化学类和管理类等6个基于学科群的跨学科留学研究生英文课程体系的基础上,实施研究生培养方案的修订工作,整合相关学科的优势科研和教学资源,打通“本硕博”课程体系,打破学科壁垒,建设强基础、宽口径、促进学科交叉的创新人才培养方案。

    依托高水平科研团队,推行“大师+团队”的研究生指导模式,提升研究生整体培养质量。我校具有工科优势明显、工程实践能力强及科研团队攻关能力强的特点,形成了很多诸如“机器人”“复合材料”和“小卫星”等面向行业和国家重大工程项目的跨学科高水平研究团队,这些研究团队都是由院士、“千人计划”学者、长江学者和国家杰青等学术大师牵头组建的跨学科团队,在研究生招生、培养过程与培养质量评价等方面采取一系列措施,使得每位研究生都能得到大师的亲自指导和熏陶,提升研究生整体培养质量。

    依托“宇航科学与技术协同创新中心”等高水平创新研究平台建成了跨学科的研究生实验、实践条件,促进研究生开展跨学科合作与交流。形成了一批以“微小型航天器研究生创新实践基地”“赛林思虚拟仪器联合实验室研究生校内实践基地”和“哈工大—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一部全国示范性专业学位研究生联合培养实践基地”为代表的具有特色的高水平研究生实践平台,培养拔尖创新人才。

探索研究生教育质量提升之道

华中农业大学

    华中农业大学将从以下方面提升质量、落实《规划》:

    更新理念观念,实现“五个转变”,满足“五个维度”。实现从以量谋大向以质图强,从同质化向有特色、从适应需求向服务,支撑和引领需求,从个体发展向问题导向要素优化组合及从关注“供给侧”管理向需求驱动精准管理等“五个转变”,人才培养满足国际前沿的领先度、国家政策的适应度、社会需求的符合度、主体责任的发挥度、人才质量的创新度等“五个维度”。

    抓核心要素和关键环节,推进“两项试点”,着力“三个建设”。持续推进学校承担的全国研究生课程建设、科学道德和学风教育案例教学建设两项试点工作,加强研究生培养的过程和环节管理,推进培养模式改革、课程体系建设及科学道德和学风教育;加强导师队伍建设,开办“狮子山导师学校”,开展导师绩效考核和岗位动态调整,逐渐废除导师终身制。

    抓研究生教育的痛点盲点,破解“三重三轻”,促进“三个提升”。2016年开始,我校委托教育部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发展中心,由第三方机构开展博士学位论文全盲评审。评审结果科学客观,对我校的研究生培养提供很好的参考借鉴。基于362篇送审博士学位论文、1076份评阅结果及2076条评价意见,我们形成了一份校本的博士学位论文质量分析报告。报告显示,博士研究生主要存在写作能力、理论和方法创新能力、独立从事科学研究能力等三方面的不足,也反映出博士研究生培养中的“三重三轻”,即重实验表象轻科研规律、重结果罗列轻科学思维、重数据统计轻归纳概括。针对以上“痛点”“盲点”,要引导导师加强对研究生科学精神、逻辑思维、写作能力、写作技巧等方面的培养,使研究生既能“妙手写文章”,也能“匠心做研究”。同时注重加强“云时代”运用“大数据”分析解决研究生教育问题的能力,提升探索发现教育发展规律、顶层设计能力和管理服务水平。

推进“三三二”教育综合改革

天津大学

    2014年4月,天津大学推出了“三三二”研究生教育综合改革方案,即改革招生选拔、分类培养和导师责权三个机制,完善学科支撑、质量保障和奖助政策三个体系,加强学术氛围营造和思想政治教育两个环节,形成了由1个主文件、8个配套文件、N个院级实施文件构成的“1+8+N”的整体文件架构。主文件《天津大学关于全面深化研究生教育改革的意见》全面规划研究生教育综合改革,提出了8项改革措施,回答了“改革什么”的问题。8个配套文件相互衔接,形成完整的“闭环”质量控制机制,回答了“怎么改革”的问题。N个院级实施文件指导改革方案的具体落实,充分体现不同学科的特色,回答了“如何落实”的问题。

    综合改革启动实施两年多来,取得了较好的成效。天津大学研究生教育生源质量显著提高,导师队伍充满活力,分类培养特点鲜明,质量保障体系日趋完善。研究生教育质量的提高是一个长期的系统工程,必须通过全面的改革获取持续的发展动力,激发学科、导师和研究生的主动性、积极性。要保证改革方案落实并取得成效,改革在路径和方向上必须坚持育人为本、追求卓越和开放合作的理念,改革在制度设计上必须坚持综合改革、简政放权和持续改进的方针。

    贯彻落实研究生教育“十三五”规划,作为研究生培养单位,我们要牢牢把握改革这一强大动力,以服务需求、提高质量为主线,深化以人才培养为中心的全面改革,以全面质量观为指导,推动研究生教育的各项制度更加成熟定型。天津大学将继续深入推进研究生教育综合改革各项工作,加快实施顶尖学科建设计划,持续推进博士生招生“申请—考核”制改革,探索非全日制研究生招生模式创新,分类实施“国际竞争力提升计划”和“实践创新力提升计划”,完善竞争上岗的导师动态管理机制,以改革为抓手,全面落实研究生教育发展“十三五”规划,推进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又好又快发展。

深化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机制

北京交通大学

    北京交通大学将科技创新和人才培养有机结合,在服务轨道交通发展需求、提高研究生教育质量方面开展了有益的探索与实践。

    积极构建多元化、多层次、多形式的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机制。一是建设联合培养基地。我校与中车、长客、铁科院等铁路行业重要企业建立了联合培养基地,在平台建设、技术培训、合作研究、实习实践、校企双导师等方面开展了广泛的合作。二是联合编写研究生教材。学校组织具有丰富应用和产业经验的教师和铁路行业专家联合出版了近百部专著。三是校企合作确定培养内容。学校邀请铁路行业专家共同商议研究生培养方案,了解用人单位对研究生知识结构、专业能力、实践能力等方面的要求,及时调整培养方案和教学内容,培养符合产业发展需求、用人单位满意的人才。四是校企人员双向流动。聘请企业专家来校开设短期课程和讲座,担任客座教授和兼职导师,合作指导研究生。鼓励教师赴企业进行实践锻炼,建立长期联系与合作,为合作开展研究生培养奠定基础。

    改革研究生培养模式。近年来,北京交通大学对接高速铁路重大工程需求,依托国家级平台,构建了多学科交融、多种培养方式并举、强化激励的工程型创新人才培养特区。以高速铁路发展重大需求为导向,依托国家级平台雄厚的科研实力,实现多学科的交叉融合,建立工程型创新人才培养特区,根据培养目标,采用科研实践和工程实践相结合方式,灵活设置培养方式,利用国际资源和企业资源,提升研究生创新能力和工程实践能力。

    不断完善研究生教育质量监督体系。包括要强化质量意识和质量管理两个方面工作,并将这两个方面贯穿于招生、培养到学位授予的全过程,通过明确的组织体系和一定的工作流程,对影响研究生教育质量的关键因素进行持续的过程控制和不断改进,使这些因素朝着有利于提高研究生教育质量的方向发展,从而保证和不断提高研究生教育质量。

明确博士生教育定位与特色

中国人民大学

    结合中国人民大学研究生教育实际,谈谈我校博士生教育如何进一步明确定位并发挥特色。

    以“服务需求”为根本,担当起中国人文社科高层次人才培养的责任。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不仅需要自然科学,人文学科的作用也变得越来越重要。适应这一调整,人民大学在培养中国现代化建设和改革开放优秀人才的同时,还必须进一步确立未来为国家培养更多的、能够面向世界的理论家、思想家、政治家和各领域有重要影响的专家学者的目标,真正担负起中国哲学社会科学人才培养重镇的责任。

    以“提高质量”为依据,夯实文科博士生的学术理论基础,提升国际化水平。人民大学在2004年研究生教育改革大会上就提出了“稳定规模、改善结构、提高质量、增强国际性”的研究生教育发展战略。在新的历史时期,人民大学依旧会坚持“内涵式”发展路线,把提升博士生的学术理论基础和国际化程度作为重点,拓展育人途径,提升人才质量。人民大学自2008年在全国率先尝试建立了博士点学科专业主文献制度,构建起了人文社会科学为主的全面、完整、动态的文献阅读制度和经典文献参考体系。近十年的实践证明,这一制度对于博士研究生拓宽学术视野、把握学科发展脉络、培养学科专业素质、构建知识体系、养成学术规范等,都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以“创新发展”为主要驱动,深化博士生教育综合改革,着力培养具有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心、富有创新精神的人文社科高层次人才。人民大学的学生大多脚踏实地,同时又有扎实的理论基础。但是,相比世界一流大学,学生国际视野显得不够,重视传承但创新有待加强。在文科科学领域,科学研究的独立精神显得不足,缺乏敢于质疑学术权威、敢于对不同见解担当和批判的勇气。为此,更需要我们在博士人才选拔、培养、考核等环节上创新机制,充分激发博士生直面社会经济问题,使之成为富有创新意识和创造力的人文社科高层次人才。

实施科教融合建设一流大学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规划》明确提出未来五年我国研究生教育发展的思路、目标、任务和举措,是一份指导全面深化研究生教育综合改革和实践的纲领性文件。下面重点对两点阐述一些看法。

    第一,《规划》提出把“服务需求、提高质量”作为推进综合改革的主线。其中“服务需求”,对于研究生教育来说,绝不是简单地适应社会工作岗位就业的需求,而是适应国家重大科技与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所培养的人才应在科技与社会发展中起到引领作用,对于一流大学的研究生教育来说,更是要将研究生教育定位于高端,瞄准科技前沿,引领科技发展。“提高质量”,对于研究生教育来说,不论是学术学位研究生还是专业学位研究生,都需要强调理论知识的学习与理论素养的提升,这是研究生区别于一般职业院校人才培养的重要特征,尤其是专业学位研究生,强调其应用性与实践性,绝不意味着可以忽视理论知识与素养的提升;另一方面研究生质量的一个重要体现是学生的创新能力培养,学术学位研究生的理论原创能力的培养尤为重要。

    第二,《规划》要求把科教融合作为推进综合改革的重要抓手。科教融合能够整合大学与科研院所的资源,包括整合学科、科研平台、导师、教学等多方资源,从而为研究生的创新能力培养提供新的方法与途径,但这种整合绝不是简单的资源相加,做得好则会发挥乘数效应,这就需要将科教融合的过程设计成一种机制与体制创新的过程。根据中国科大与中国科学院部分研究所的研究生教育的融合实践来看,在融合过程中,既有资源的相加问题,也有融合过程中的相互适应与磨合问题,只有进行改革创新,特别是投入增量资源来做改革,才容易取得成功,如中国科大对每个科教融合的研究所都给予了一定的研究生指标的配套,从而顺利实现双方在研究生教育方面的融合。

《中国教育报》2017年03月09日第12版  版名:新闻·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