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动态
当前位置: 部门首页 >> 工作动态 >> 新闻动态 >> 正文
新闻动态
数说内蒙古研究生教育“十三五”成绩
发布时间2021年02月26日 11:01   浏览次数:

数说内蒙古研究生教育“十三五”成绩

 研究生教育重要地位不断巩固


自治区党委、政府高度重视研究生教育在培养创新人才、提高创新能力、服务经济社会发展、推进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方面所发挥的重要作用,不断巩固研究生教育的重要地位,统筹谋划,协调发展,强化政策支持和财政经费保障。出台一系列政策,对推进研究生教育发展提出了诸多举措,做出了全面部署。同时,切实加大经费投入,“十三五”期间用于全区高校“双一流”建设和研究生教育总经费达到11亿多元,比“十二五”增长了近16倍。

 人才培养规模和质量稳步提升

坚持把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作为核心任务,深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狠抓质量保障体系建设,严把入口、过程、出口质量关,大力培养党和国家事业发展迫切需要的德才兼备的高层次人才。目前,全区共有研究生培养高校12所,其中具有博士学位授予权高校6所和服务国家特殊需求博士人才培养项目高校1所,全日制研究生招生规模达到1万人,在学各类研究生2.86万人。改革开放以来全区已累计培养研究生7.5万余人,其中博士研究生3600余人。他们中大多数工作在科研教学机构、大中型企业、党政机关等各个行业领域,有的已成长为院士、长江学者、“杰青”等高层次人才,为国家、内蒙古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学科专业布局日趋优化

“十三五”以来,我区研究生教育紧紧围绕国家、自治区重大战略需求,主动面向科技前沿和关键领域,聚焦内蒙古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逐步建立起了门类相对齐全、布局结构不断优化的研究生教育体系,进入学术学位与专业学位协调发展的新阶段。目前,全区有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39个,涵盖10个学科门类;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144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类别73个,涵盖12个学科门类,专业学位研究生在校生人数超过了50%,基本形成了对接服务全区产业发展的学科布局。2020年学位授权审核中,我区向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推荐拟新增博士和硕士学位授予单位各1所(内蒙古民族大学和呼伦贝尔学院);拟新增学位授权点79个,是历次授权审核中申报和推荐数量最多的一次,反映出全区高校学科实力不断提升。

 科技创新和社会服务能力显著增强

2016—2019年,全区高校共获得科技经费33.73亿元,比“十二五”增长了38%;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和社会科学基金项目近2000项,发表论文近6万篇,出版专著1200余部,获准专利3300余项;获国家级科技奖励3项,获自治区科技进步奖、社会科学奖分别占全区获奖总量的1/4和3/4;获批教育部科研创新平台4个,新增自治区科研创新平台(包括人文社科基地)48个,获批博士后流动站19个;签订横向科研项目4000余项,到校科研经费约5.5亿元,产生、转化了一大批原始科技创新成果,为国家、自治区有关行业产业转型升级、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有力的科技支撑。

 导师队伍建设不断加强

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研究生导师遴选的首要条件,加强导师的遴选、培训、考核、评价,建立导师招生资格年审和动态调整制度,规范导师的指导行为,引导导师教书育人、潜心科研,导师队伍整体水平得到明显提升。目前全区共有研究生导师约5800余人,其中具有博士学位的导师约2700余人,有5名专家入选第八届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重点建设了11个国家级教学团队、291个自治区级教学团队,资助和培育自治区高校创新团队38个。4人被评为全国高等学校教学名师、308人被评为自治区高等学校教学名师,有自治区“草原英才工程”团队74个,入选“草原英才工程”337人、“321工程一二层次人才”242人。各高校涌现出一批优秀研究生导师、师德师风标兵和黄大年式教师团队。

 “双一流”建设扎实推进

2016年出台《内蒙古自治区统筹推进国内和世界一流大学一流学科建设的总体方案》,遴选自治区7所高校的16个优势特色学科进行首批重点建设,从“面上”打造自治区的一流学科。在全国第四轮学科评估中,有17个学科进入位次排名前10%—40%,“双一流”建设成效正在逐步显现。近期,自治区党委办公厅、政府办公厅联合印发了《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关于支持内蒙古大学“双一流”和“部区合建”的若干意见》,全面构建推进内蒙古大学一流学科建设和部区合建任务目标落实的相关政策保障体系和运行体制机制,其获批的“省部共建草原家畜生殖调控与繁育国家重点实验室”,实现了我区高校省部共建国家重点实验室零的突破,近期有3个学科新晋ESI全球前1%。